重庆今年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建设,涉及渝北沙坪坝九龙坡

发布时间:2017-05-08 11:03:58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扔出许多生活垃圾,如果经过准确分类和再处理,垃圾也能变成财富。在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江北区代表团提出第0217号建议《关于在全市推广垃圾分类的建议》,对促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和市政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该建议被市委、市政府定为今年重点建议。

5月5日上午,市人大常委会现场调研了江北区金砂水岸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情况,并听取了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就第0217号建议的办理情况。

小区绿袋黑袋分装垃圾 装错了扫二维码查来源

86岁的张宗智婆婆一家四口,住在位于江北区北滨路的金砂水岸小区2栋,该小区从2016年4月24日正式开始实施垃圾分类,由江北区环境卫生管理所负责指导,环保公司第三方执行,通过改善小区垃圾分类基础设施,向居民登记发放厨余垃圾桶、贴有二维码的专用厨余垃圾袋、垃圾分类资料,并进行实名登记,建立家庭环保积分账户。

IMG_20170505_085307-1493955108921.jpg

IMG_20170505_090526-1493955144732.jpg

“刚开始不太懂,现在已经习惯了,分类后真的好处很多。”张婆婆说,他们家每季度会领取一次垃圾袋,绿色袋装厨余垃圾,黑色袋装其他垃圾。然后按分类扔进楼层的相应垃圾桶内。“我们家平均每天用一个绿色袋,一个黑色袋就够了,特别是剩汤剩饭,装进袋子里也不会漏,很方便。”张婆婆说。

IMG_20170505_091918-1493955329467.jpg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管理人员通过扫描垃圾袋上的二维码,可跟踪每家每户投递的厨余垃圾是否分类正确,如分类错误将及时提醒或上门讲解。

截至2017年4月30日,该小区常驻家庭1100余户,已登记家庭1043户,知晓率94.8%,4月份参与居民828户,参与率79%,厨余垃圾正确分类率达97%,厨余垃圾减量约13吨,回收可回收垃圾3.2吨,累计回收可回收垃圾25吨。

2020年主城生活垃圾日产生量将达到1.2万吨

据市市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据统计,2016年全市共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590.3万吨,日均处理1.6万吨,其中,主城区日均处理9000吨(含一般生活垃圾7500吨、餐厨垃圾1300吨、果蔬垃圾200吨),预计到2020年主城区生活垃圾产生量将达到1.2万吨/日。

IMG_20170505_091344-1493955214097.jpg

为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水平,市市政委结合多地考察和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重庆市主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方案》(渝市政委〔2014〕125号),明确以“干湿分类”为突破口,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4类,试点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工作。

为提高“干湿分类”成效,200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工作,投资5.7亿元在主城区建成黑石子餐厨垃圾处理厂。2016年,该处理厂处理各类易腐垃圾57.6万吨,日均处理近1600吨,约占主城区生活垃圾处置量的17%,“干湿分类”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今年渝北沙坪坝九龙坡启动强制分类示范

据介绍,今年,市市政委又启动了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工作,目前正在制订重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计划对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强制实施分类,继续鼓励和引导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

同时,今年还在渝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启动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示范建设工作,目前渝北区明确在远洋航港小区、清麓雅园小区,沙坪坝区在重庆大学A区、重庆一中、沙坪坝人民医院,九龙坡区在区政府机关大院、谢家湾小学、重庆建设医院等开展强制分类示范建设工作。

生活垃圾分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已经启动立法程序,同时将加快推进分类设施设备配置,推进主城区第三垃圾焚烧发电厂、洛碛垃圾应急填埋场、洛碛餐厨垃圾处理厂等重大环卫设施建设,提高垃圾分类处置能力,并完善主城区分类收运处置设施设备,促进主城区生活垃圾前端分类收运能力提升。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