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让乡村的英语课嗨起来
发布时间:2016-11-28 16:22:47
很多农村的英语老师都觉得“课上起来比较吃力”,老师成课堂的主角,满堂灌,而学生大多不在状态,亦不敢大声地说出来练习。
为了让乡村的英语课high起来,近日,参加“国培计划”的40名市级英语骨干教师来到梁平县10所初级中学支教,他们分小组跟那里的100位英语老师一起研课、磨课,同课异构。这是一种新型的“国培”模式,让国培计划辐射面更广、力度更大。
“国培”学员带学员共同研课、磨课
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2010年全面实施。重庆市教委师范处处长李源田说,这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十三五期间,重庆将实现中小学老师全覆盖,这其中包括10多万乡村教师,尤其是3万多村校和教学点的老师。
在实施国培计划中,重庆探索出了一条培训优秀教师和送教下乡双赢的新模式。11月中旬,教育部国培专家调研组来渝对这种新型的“国培”模式大加称赞。
梁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唐明说,跟以往的培训很不一样,国培班的班主任是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英语研究员朱括,学员大多都是市级骨干老师,甚至还有重庆市一流名校的学科备课组长。在两天的时间里,进行了三轮备课,确定课题后,每个学员先自行备课,而后集体论证、修改进行“初建”并展示,听课后专家指出缺点和改进的地方,个人总结、反思进行第二次优化,然后“重建”展示,最后集体讨论,再进一步突破,“再建”展示。
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英语研究员朱括说,以往的国培计划有“影子课”,即专家带领学员实践,现在变身“跟岗研修”,学员亦“导师”,让支教变得更丰富,在研课、磨课的过程中国培班的老师跟乡村老师共同成长。
希望改变重庆英语课堂的现状
“改变重庆英语课的现状,让每一节英语课都上得兴趣盎然。”11月23日,在支教总结会上,国培班的老师们个个豪情万丈,表示帮助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虎城中学是梁平最边远的一所中学,离县城有2个多小时的车程,还要翻越九道拐。重庆市英语骨干教师吴国令和黄义杰被分在了这一组。“吾等赴虎城,往返途中,山雾缭绕,风雨交加,山势陡峭,羊肠崎岖……”吴国令老师用文言写下了一路的见闻。
“英语课是怎么上的?又该怎么上?”黄义杰说,这是大家一次集体研学,也是一次特别的支教,初建备课容量大,听说读写全包括。阅读课型无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上课竖长脸,学生听课紧锁眉。经过两轮打磨后,再建课堂有了质的飞跃。执教老师时而温婉,微微一笑也倾城,时而激情洒讲台,幽默风趣乐众人。学生听课聚心神,连听课的教师也陶醉了。
教学方法教育理念都有突破
什么才是好的教学设计?研课开始国培班的班主任和骨干老师就给梁平的老师们抛出这个问题。
有7年教龄的回龙镇初级中学英语老师刘莹说,在共同磨课研修学习中,她找到了让英语课堂活起来的方法和途径。“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一门心思想多教给学生知识,而很多时候总是老师剃头担子一头热,学生大多不在状态。
这次的集体磨课中刘莹看到了,原来英语课还有很多上法,知识不需要灌输,只要做好“引入”和“导入”,跟学生的互动,课堂会变得很不一样,学生兴趣会大大地被激发。“比如设计一些小游戏,搞个模仿秀,把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歌曲、视频带入课堂。”刘莹说,他们这一组同课异构的是关于“怎么学英语”的话题,最后那节“再建”展示课,让她突破了之前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合兴中学的英语老师黄良钱教了14年书,现在带初一年级,她参与的共同研修是一节关于职业的听说课。她说:“以往随堂课会偏重知识内容,花很多时间讲单词、句型。”经过集体磨课发现,英语课堂其实是可以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说职业不仅仅是学几个职业单词,通过分角色扮演,让同学们互相询问,张嘴说英语,亦可以自然而然掌握单词和句型。”
礼让中学英语老师李英华所在的小组,共同研讨的是初二的一节听说课,关于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有10余年教龄的李英华说:“英语学科农村和城市学校差距很大,农村的同学学习没有语境,家长也不太重视,听力是农村学生学英语最大的薄弱点,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懂,畏难情绪重,上课坐飞机,老师很头痛。”
反复的磨课让李老师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方法。她说,比如过去教同学审题会让他们大声朗读,现在除了朗读还可以结合找关键词。在做听力练习的时候老师多做一些铺垫,用材料、图片进行预测,这样的教学法会更行之有效。
文化镇中学的英语老师周密芳在小组磨课时,积极主动上了初建课、重建课和再建课,一课三磨后她感觉自己在短时间里得到了很大的成长,“我会把这些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用到自己的课堂上。”
课后梁山初中英语老师赵秀丽在自己的总结体会中写道:课标是老师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老师设计活动要围绕课标,好的教学设计一定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体现在学生参与度上。
(重庆时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