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街领事巷城市设计方案 请你来提意见

发布时间:2016-11-27 10:10:34

▲领事巷现状

▲打枪坝水厂纪念塔(此图来自网络)

▲即将与市民见面的天官府8号郭沫若故居  
 
  具有典型重庆历史内涵和民俗文化风格的渝中区金汤街领事巷城市设计方案出炉啦!记者昨日从渝中区获悉,该方案规划面积约17公顷,重点塑造滨江城墙历史文化体验带和内部山地人居环境体验带。方案计划在区域内打造一条城墙游线、两条城市魅力游廊、多条邻里走廊和六个节点空间。

    方案公示时间为本月17日至下月16日,如果你对方案有意见或建议,可向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提交。

  

    耍事

    四大板块串起老城故事

    方案规划范围位于七星岗街道,包括金汤街社区中山路、和平路以南区域以及领事巷社区,规划面积约17公顷。重庆晚报记者昨日现场走访看到,区域内高低不平,以矮楼民居为主,不仅有主城著名的通远门,还有最具山城特色的步道,领事巷、放牛巷、鼓楼巷等巷陌纵横,郭沫若故居、唐式遵公馆、德领馆旧址等点缀其间。

    方案计划从通远门城墙公园起,沿老城墙打造一条城墙游线,在金汤街、领事巷、鼓楼巷形成两条城市魅力游廊,同时形成多条邻里走廊以及六个节点空间,形成“1+2+N+6”的公共空间体系,形成集城墙观光、历史文化展示、民俗体验、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区域。

    城墙游线除现在的山城步道外,其余通道最低宽度不小于3米,城墙上方仿古建筑改造需预留对接城墙游线的内部通道;城市魅力游廊的宽度最低不小于3米,其中新增架空步道宽度不小于1.5米;邻里走廊宽度不小于2米。
 

    便民

    空间节点考虑机械停车

    方案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晚报记者,区域内将对部分历史悠久的文保单位和现有广场打造成六个空间节点,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开阔的活动空间。六个空间节点包括打枪坝水塔、唐式遵公馆、鼓楼巷广场、民盟旧址、至圣宫广场和通远门城墙公园。

    打枪坝水塔面积不小于300平方米,唐式遵公馆面积不小于2800平方米,鼓楼巷广场面积不小于550平方米,民盟旧址面积不小于3000平方米,至圣宫广场面积不小于700平方米,通远门城墙公园面积不小于750平方米。

    方案还把区域内一些孤立的点和条通过步道走廊连接起来,仅城墙游线就连接起打枪坝水塔、鼓楼巷广场和通远门城墙公园,其中还通过不小于2米的联系通道,连接城市魅力游廊上的唐式遵公馆空间节点,通过新增架空步道把城市魅力游廊形成环状。

    记者采访得知,由于地形因素和老城历史因素,该区域停车是个老大难问题。方案提出,结合主要空间节点,在条件允许的空间节点考虑机械停车。领事巷干休所区段道路有望拓宽成双向两车道,并在道路尽端设置回车场。

    此外,打枪坝水塔空间节点远期还考虑设置垂直观光电梯联系兴隆街,兴隆街、和平路还计划设置一处公交站点。
 

    征集

    怎样打造你可以提建议

    方案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建筑风貌上,方案将尊重现有的建筑风貌,文保建筑唐式遵公馆周边建筑应与其协调,形成抗战陪都风貌。重点处理建筑屋顶、墙身、门窗、柱头形式,建筑色彩以乳白、浅灰、米黄为主要基调,材质以砖石为主。

    由于该区域属于老城区,民居店铺较多,方案提出将重点整治开放空间周边的低层建筑界面,结合具体方案还将对建筑材质、门窗雨棚、空调机位等进行统一设计。

    方案称,将重点考虑开放空间的环境景观,城墙游线突出历史文化特征,城市魅力游廊服务于百姓日常生活,对地面铺装、日常休闲设施、绿化、夜间照明系统进行统一设计。打枪坝水塔空间节点形成开敞的景观效果,便于眺望江景,同时考虑水塔的夜景照明设计。

    据悉,该方案将在市规划局信息网、城市设计项目现场(领事巷社区居委会附近)、渝中区规划分局以及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大厅公示。如果你对该方案有意见或建议,可在意见反馈期限之前向重庆市规划展览馆提交。
 

    多知道点

    郭沫若故居年内修复完成

    郭沫若办公地位于该区域内的天官府8号,曾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在地,时任厅长郭沫若。重庆晚报记者从渝中区文管所获悉,该地将在年内修复完成,打造成博物馆或陈列馆对外开放。

   记者昨日在现场看到,这栋两楼一底的中西结合砖木结构建筑目前主体已修复完成,主楼和配楼已盖上崭新小青瓦,刷上白色墙灰。据介绍,这栋中西合璧的小楼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原名天庐。1938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迁入重庆,落脚于此。在渝期间,郭沫若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孔雀胆》、《天国春秋》等6部历史话剧,天官府8号见证了这段历史。

    位于领事巷附近的打枪坝水厂纪念塔,曾见证重庆第一座自来水厂落成。上世纪20年代初,潘文华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决定兴建一座自来水厂。为利用地形优势供水,自来水厂的厂址选在老城的最高点打枪坝,水厂也因此得名。1929年2月,打枪坝水厂动工,1932年建成并试行向城区通水,1934年2月实现正常供水。

    唐式遵公馆坐落于金汤街80号,修建于抗战前,系国民党抗日名将唐式遵长期工作和生活的地方——一幢中西结合式风格、砖木结构、两楼一底的典型民国时期建筑。

    通远门是重庆古城九开八闭17座城门之一,修建于明代,曾是陆上通往成都的唯一陆地城门,后来开辟为通远门城墙公园。
 

    记者手记

    领事巷无领事

    沿着中山路,怀着朝圣的心态,爬上一坡石梯坎,穿过历史斑驳的通远门城门洞,徐徐回望,按照老重庆的说法——“这就进城了”!

    城门内那条斜坡窄道,就是金汤街。老重庆人说,金汤街是取固若金汤之意。老城虽老,顺着金汤街逼仄的街道,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绿树掩映,透过冬日的阳光,路面光影婆娑。

    距离老城门不到500米,领事巷3字赫然入目。记得第一次陪朋友从这里进入山城步道,朋友惊问:“这里住的全是外国人吗?”以致于有个段子:有位一知半解又喜欢冒皮皮的导游,有游客问他重庆的领事馆,他说重庆现在有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驻重庆领事馆。游客接着问,听说重庆有个领事巷?他回答:领事巷嘛,当然就是领事馆旁边的街巷了啊!

    导游不知,现在的领事馆与老重庆城那个领事巷,不是一码事!翻开老黄历,追寻记忆里的根: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中英烟台条约》。按照条约,英国可以派人至四川的重庆“驻寓”,“查看川省英商事宜”。

    此后,1882年,英领事贺西到达重庆,成为重庆近代对外关系史上的第一位外国使节。领事馆建在七星岗通远门内的老城墙边,这是西方国家在重庆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接下来,同样在这个地方,1896年法国和美国也设立领事馆。当时的巴县衙门,决定在通远门设立领事馆区,原本道路狭仄的小街巷得名领事巷。领事巷代表着重庆开埠那段历史,像很多繁华高贵一样,如今已凤去台空江自流。

 (重庆时报整理)


官方微博

影像重庆

Image Chongqing

播动山城

Sowing dynamic mountain

关于我们

©2019 重庆时间

重庆掌闻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渝ICP备14009364号-6

渝ICP备14009364号-7

渝ICP备14009364号-8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069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1118号

渝公网安备 50010702502297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

(渝)字第00477号

12377

合作平台